充电设施超 1440 万台 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5 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已突破 1440 万台,同比增长 45.1%。这一规模庞大且持续扩容的充电网络,正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让绿色出行更便捷、更高效。

高速与示范站齐发力,充电体验再升级

随着夏季出行高峰的到来,各地充电设施的服务能力迎来考验,也展现出技术迭代的新成果。在河北秦皇岛,京哈高速山海关服务区新投用的 2 座超充站备受关注,单座充电站总功率达 640 千瓦,能实现 “一秒一公里” 的极速充电,大幅缩短车主等待时间。服务区技术人员沈琪伟介绍,他们对充电设备状态、物联网卡运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确保供电可靠,同时在辖区沿线高速服务区安排专人专车值守,随时为电动车主提供现场充电指导,全力保障出行顺畅。
而在山东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示范站,创新技术让充电更智能。这里配套建设了国内最大的全液冷超充群,最快十分钟即可充电 100 度。更引人注目的是站内的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具备 120 千瓦直流快充功能,约 15 分钟就能将电动汽车电量从 30% 提升至 80% 左右。示范站站长宁大磊表示,遇到充电高峰期需要排队时,车主只需向工作人员提出需求,通过遥控操作即可让机器人 “桩找车”,有效提升了充电服务体验。

数量与结构双优化,供需平衡稳步推进

充电基础设施的快速增长,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攀升形成良性互动。截至 2024 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 3140 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超过 2200 万辆。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购置和使用需求,今年 1 月至 5 月,全国新增充电基础设施 158.3 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新增 50.4 万台,随车配建的私人充电桩新增 107.9 万台,私人与公共充电桩协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巩固。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执行秘书长邹朋指出,2025 年 1 月至 5 月,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保持同步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 1:3,这一比例表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能够匹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为产业持续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高速服务区的极速充电到示范站的智能机器人,从数量的稳步增长到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正朝着 “更快、更智、更全” 的方向迈进。这不仅让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出行更无忧,更将加速推动绿色低碳理念的普及,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